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轉貼:「已讀不回」的總統

10月23日蘋果日報這篇專欄文章,想必說出了很多台灣民眾的無奈心聲:面對一個當台北市長就明顯能力不足的總統,無法回應與處理民怨,且因制度設計讓他有權無責,不僅處處和多數主流民意對撞,綁架國民黨立委硬幹,且違法監聽、破壞體制毫無忌憚。

修法,很難期待執政多數的國民黨立委自我閹割;公民運動,也只是零星的火花,難以改變現狀。真的,我們就只剩下用2014、2016年的選票,來教訓馬英九政權?

所以,我們還要再忍受2年多的無能總統?真是無奈啊!
          
         有話直說:「已讀不回」的總統(王法權)
20131023 
在這個手機通訊軟體盛行的時代,收到訊息卻不回應的現象被稱為「已讀不回」。依此定義,再對照馬政府對民怨總是說「聽到了」的回應模式,也難怪馬總統被網路鄉民稱為「已讀不回」的總統。
儘管總統與政府不斷表示聽到民怨,但民怨並未減少,因為核四還是要建,服貿也續推,超過半數的民眾要換內閣,執政黨也硬挺到底。你不愛的,馬政府還是要做。
民眾不滿無處宣洩
民主制度中,公平選舉與競爭的政黨政治是重要關鍵。原因無他,就是利用選舉對政黨及政治人物課責,背離民意就會失去執政權。但現在卻有嚴重問題:一個連任成功的總統,不管他聲望如何低,再怎麼「監聽」則明、「已讀不回」,社會都對他毫無辦法。不管是罷免、彈劾、倒閣,各種體制內的憲政手段,似乎都難以撼動馬政權。 
人們的不滿與無力感無處宣洩,怒氣也轉移到在野黨身上。不行動被批毫無作為,行動被罵促進國民黨團結;提彈劾被嫌應提門檻低的倒閣,提倒閣則是做早知不成的白工。馬政府的完全執政畢竟來自689萬人的授權以及國會多數,在野黨在這個政治現實下,體制內的手段其實十分有限。
另一方面,不滿也形成蓬勃的公民運動,有25萬人上街提出具體訴求,也有遍地開花的拆政府行動。運動訴求最終也要進入政治過程才能實踐,但光是軍審修法就仍因國民黨杯葛而難以完成。
人民也許有理由對政治感到厭煩,不過把兩大黨的黨旗一起升上去以示批判,卻使得罪魁禍首樂於有人一起承擔,只要兩黨都扣分,他們就不算輸。 
可用選票拿回權力
台灣民主面對的問題是責任政治無法貫徹。民選總統有最高權力,卻能在《憲法》的模糊空間中躲藏,「部下的功勞是上司的,上司的失敗是下屬的責任」。在極高的罷免門檻下,選上幾乎就能保證做完任期。
面對此危機,社會上已經有很多改革呼聲,包括制訂總統職權行使法、下修罷免門檻,以及修改荒謬的《選罷法》83條「不得宣傳罷免」條款。這些改革只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要有權者謙卑面對直接民意。人民可以用選票授權,也可以用選票把權力拿回來。
若馬政府繼續「已讀不回」,到其任期結束之日,國民黨只能全黨一起承擔馬英九的失敗。 
王法權 智庫研究人員 

2 則留言:

  1. 幾天前,在一個小吃攤吃麵,老闆娘抱怨,桶裝瓦斯一桶漲破1000元,生意愈來愈難做,快要賺不到錢了。
    我跟老板娘開玩笑,說你們活該,選一個只有外表,卻不會做事的總統。
    誰知老闆娘立刻翻臉,很生氣的說,陳水扁就好嗎?馬英九至少還不貪污。
    我也有點火氣,說「馬英九自己不貪污,可是他不會管理,下頭貪污一堆。再說,不貪污就可以當總統,那你去選一個石頭當總統豈不更好,還不用領高薪?」
    老闆娘很生氣,鐵青著臉,不說話了。
    事後,想一想自己真是笨,幹嘛在吃飯時談政治,傷感情。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真的是有點呆
      不是有人說過
      不要在人群面前談政治及宗教嗎?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