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深山禪院裡的敲石人


11月17日,是個帶點寒意的冬陽天。早上8點半,我就到了三峽山裡頭的禪院,停好車,距離上課仍有50分鐘,正好可以偷個閒,趁機曬曬這天賜的好陽光。

禪院還在工程中!一位阿伯右手拿著鐵鎚,左手握著鐵棒,敲擊著石面,不時發出「叮、叮、叮」、「叮、叮、叮」有節奏的清脆聲音。旁邊,另一塊已經完工的石桌上,有一壺師姊剛剛貼心送來的茶水。

我上前,和阿伯寒喧,攀談了一會,知道他今年已經76歲了,就住在附近。年輕時,農忙之餘就加減打些零工,因此練就了諸般功夫。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農事札記(102.11.16)


當洛神花的葉片轉為神似楓紅,當空心菜開出潔白花朵、紫花霍香薊開出清朗的花時,正是節氣即將進入冬寒的明顯徵候。 
經過夏季的高溫蒸騰以及秋天的調養生息後,田裡的菜園又開始恢復了豐沛的生命力。很特別的是,心豐自然田的土地,經過這幾年的自然調養後,感覺又更加地有生命力了。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之四:千萬別當拯救者


當一個人走在尋找天命的道路上,嘗到了改變的好處之後,往往不知不覺會陷入一個困境:為何別人還停在原處繼續受苦,不試著改變?這時,很容易陷入拯救者角色的陷阱中,造成自己及別人的雙輸局面。這現象,在生活中頗為常見。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也觸及了這個議題的探討。雖然著墨不多,但也頗有值得省思之處。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之三:寶藏在哪裡?最初,往往也是最後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結尾,男主角聖狄雅各被一群難民毆打,差點被打死。當他告訴施暴者他的夢時,難民老大告訴他,他才不會愚笨得去相信甚麼夢,然後很不屑地說出他反覆作過的夢:在西班牙一座倒榻教堂的廢棄更衣室,長了一棵無花果樹,樹根底下藏有寶藏。

那裡,正是牧羊少年當初做夢的地方。

牧羊少年歷經千辛萬苦,從歐洲渡海到非洲,再橫越幾千公里的撒哈拉大沙漠,不僅三次失去所有財富,還幾度差點喪失性命。最後,終於到了夢裡藏寶地的金字塔附近。結果才知道,寶藏,原來藏在他出發的地方。

老天,彷彿開了聖狄雅各一個大玩笑!作者保羅柯爾賀安排這樣一個特別的橋段,我想他要表達的是,「最初,往往也是最後」的義理。

2013年11月7日 星期四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之二:捨不得,就會動彈不得


捨不得,就會動彈不得;放不下,就要付出代價

這兩句話,是我幾年前身心低潮時,在一個兩天工作坊的上課白板上,不經意看到的智慧話語。多年來細細品味,如實奉行,當真獲益匪淺。

上月多次閱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再經月初讀書會討論,印象更為深刻。這本書觸及許多面向,而有關追求天命以及相對必需付出的代價間的論述,作者多所著墨,很值得大家仔細閱讀及思考。

牧羊少年聖狄雅各回應夢境的啟發,決定要到埃及金字塔去追尋寶藏,這個所謂追尋天命的決定,勢必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相對也會學到更多的東西,提升了生命的高度與層次。代價與取值間,往往最是無私的。想通了這道理,很多心理糾結才能豁然開解。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之一:回應夢境,離開舒適圈,勇敢追尋天命


這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杵立在我的書櫃上,已經好多年了,我一直沒能把它讀完,讀通。拜讀書會之賜,上個月我精讀了好幾遍,終於理解,真的是一本值得一再翻讀的好書。 
書中一開始,牧羊少年重複做了一個夢:一個男孩,到了他的羊群中,告訴他,他要到金字塔哪裡去,並且會發現寶藏。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特別的學習:第一次向視障人演講


1023,星期三,早上9點到12點,我在明新科技大學社科中心有場演講,講題是「人人都可以DIY的紓壓養身12妙招」,對象是近20位視障人士以及陪同的家屬。由於演講對象特殊,而且回響非常正面,想到這件事,至今仍讓我充滿了愉悅與成長的感覺。

當明新社科中心吳主任邀約我擔任演講者時,我的心理壓力很大。主要因為對象是視障人士,他們無法看投影片,時間又長達3個小時,當時腦中一團混亂,不知道要如何面對?所以,直覺地想要推掉這個邀約。

還好,吳主任非常慈悲,她說,演講題目由我自己訂。

在構思階段,我想,每位視障人都有家屬陪伴,所以只要把家屬教會,來帶視障人,其實差別沒想像中那麼大。我還是可以透過投影片來教學,只是內容不要放太多。另外,時間長,那就以動作的示範與教學為主,理論少講。

想通了,心情就頓時豁然開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