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尋找生命中轉酸澀為甘甜的『神秘果』

10月中旬,田裡的神秘果成熟了。紅色像橄欖形狀的小果實,長在背風面,很是可愛。 
隨手摘了2顆,放入口中,微酸的滋味,不甚有特色。加上種子顆粒大,果肉僅薄薄一層,吃起來沒有特別的感覺。

此時節,我正忙著種高麗菜,它是田裡秋冬蔬菜的主角。到旁邊果樹區搜集草葉,為剛種的高麗菜幼苗作草葉覆蓋時,瞥見一棵金桔樹上有幾顆微黃的果實,我摘了2顆來吃,口中滿是甘甜的滋味,是一種既特別又幸福的感覺。

我心想,這棵金桔樹結的金桔,怎麼那麼好吃?隨即有個念頭,過幾天,一定要再多種幾棵。

後來,我心中生起納悶,為何去年這棵金桔的味道是酸的,今年會變得那麼甘甜?過一會兒,像卡通一休和尚的腦袋『叮』的一長聲出現,我終於想通:啊!原來是因為我吃了神秘果的關係。

為什麼吃了神秘果後酸的會變甜的?

據了解,因為神秘果中有一種別的糖蛋白,該蛋白本身並沒有甜味,但能讓人在品嚐原本不甜的酸性食物時嘗出甜味。這種特性屬於一種味覺修改功能,並非改變了食品本身的化學成分。目前,人們仍然不清楚該蛋白修改味覺的具體機制。猜測神秘果蛋白可以改變舌頭上的味覺細胞的結構,使得甜味感受器會被酸所激活,於是是酸的東西變成似乎是甜的。

採了10幾顆神秘果實,帶回台北。勸服老婆和二個女兒先吃了神秘果,然後再吃超酸的橘子。這盆種在花園中的橘子,結的果實又酸又澀,往年都採來連皮煮水果茶喝。至於果樹,二個女兒小時則拿來裝扮,當作聖誕樹。 
芳琪首先發出驚嘆,怎麼那麼好吃?好甜喔!我還要.....

這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我實地感受到,原來我們的味覺,是可以被改變的,而且沒有任何的負作用。原本又酸又澀的金桔或橘子,可以變成又甘又甜的味道,讓人吃了還想再吃。

1-2年反覆重讀聖嚴法師自傳《雪中足跡》一書,收穫和喜悅滿溢,如獲至寶。幾個身邊的好友,讀過,也都有類似的體會。
聖嚴法師早年因家貧及多病,不得不出家當和尚。但當時大陸的僧團制度很差,出家生活無法專心讀經及修行,身心俱都悲苦。大陸淪陷後,被迫從軍,一轉眼就30歲了。法師因為在情報蒐集部門,除非死了,否則無法退役,這對一心想要研習及弘揚佛法的他,簡直就是無盡的黑暗隧道。

無怪乎施叔青小姐為聖嚴法師所寫的另一本傳記,會訂名為《枯木開花》。枯木竟然會開花,這不是奇蹟,那甚麼才是奇蹟?

若非知道法師二度出家後,默默忍受東初師父對他近乎雙重人格般的極不合理對待,得以脫去我執;若非理解法師美濃閉關六年的毅力,日本留學每天苦讀16小時的精神,以及在美國甚至和信徒一起過著半年游民困苦生活的歷練,你不會了解,法師是如何轉苦澀的境遇,為甘甜的身心蛻變。最後,造就了他度人無數的豐富一生。

看到法師的際遇和面對困境的智慧,讓我在歷緣對境時,無形中可以比較容易放下執著,勇於面對。因為我知道,逆緣,可以轉為逆增上緣。煩惱,可以轉為菩提。或是說,煩惱即是菩提。

以前,花了很多時間研習EQ或心理學的知識或技巧,精讀了非常多心靈成長類的書籍或傳記,也上了很多工作坊的課程,希望能夠多少轉變自己的性格,能夠活得快樂及自在些。

後來,我發現,這不是一個究竟的道途。慢慢,在佛法上浸淫日深,才知道真正的解脫法門是什麼。

於是,我埋入甚深義的中論義理辯證中,也浸泡在廣大行的唯識學名相研習裡,沒有疑惑,一心企求深入。

我正在栽種我的生命神秘果樹,希望有一天,它會開花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