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農事札記(100.3.20)

春寒時節,正是吃熱騰騰火鍋的好時光。當火鍋的主要配菜茼蒿,由清嫩的綠葉,變成一園的金黃艷麗花朵時,這也無異宣告,冬季蔬菜漸漸進入尾聲。春夏蔬菜,慢慢要接棒了。


埋在土裡的山藥,挖出後,變成了桌上的佳餚。

2月中下旬開始,忙於水稻田的田埂修整。心中有很多的體悟,很充實。

立春來了,接著,雨水也巧巧地走過了。

種了幾個月的高麗菜,長得小且可愛,難得回來鄉下的二嫂,很讚賞的說「好可愛的大頭菜!」。這批已近尾聲的高麗菜,長得很結實,帶點苦味(這是自然農法栽種環境下,植物啟動的自保機制反應),味道還真不錯。

大陸妹、奶油萵苣、菊苣、鹿角萵苣等,也漸漸進入採收的尾段。

可口的蒜苗,拿來炒花枝、豆乾、甜不辣…,甚至清炒,滋味都好。不過,隨著節氣的推移,清嫩的蒜苗慢慢變硬了,就把它們留種,等待日後的重生。

秋芬去年十月下旬種的馬鈴薯,過年後陸續採收。小巧的體型,纖白的表皮,洗過後,連皮燉煮,或清炒,或煎蛋,清爽甘甜,真是一等一的好滋味。

生長在溫帶地區的馬鈴薯,我發現,在秋冬時節,很適合田園的生長環境。預期今年第四季,馬鈴薯將會是田園很重要的根莖類作物。

白蘿蔔,慢慢進入採收的尾端。大哥經常醃蘿蔔,甘甜又帶點鹹的味道,清脆爽口,是每餐的重要配菜。

紅蘿蔔,在陸續疏苗後,也長得很好。只是,由於土耘得不夠深,往往長得有點矮胖。下次,記得要把菜畦挖深些,築高一些。

3月5日,驚蟄的前一天,二期稻作插秧。

我像照護嬰兒般,心繫著這些稚嫩的存活期秧苗。還好,福壽螺體型仍小,沒有甚麼威脅。倒是三月份的幾次寒流和強風,讓秧苗受了點傷害。老農敎我,把水位放高一點,即使些微淹沒秧苗,也比凍傷或折斷要來得好。


經一事,長一智,又學到一項技巧。

三月中,陸續開始拉鐵鍊,讓秧苗間的表土翻動,看看能否減少日後雜草的數量。這是日本蘋果阿公木村秋則的智慧,我還在試驗學習的過程中。


我發現,在水田裡拉鐵鍊,可以鍛鍊兩隻腳的腿力,起來後,走路感覺輕鬆了很多。而且,在田中走路,要很小心,否則會踩到秧苗。這過程,很像打禪時的經行,可訓練自己的專注和靜定。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三月份,陸續播了南瓜、各種豆類、玉米、皇宮菜、洛神等種子。今年的春雨不缺,很快玉米露出了地面;梨山小南瓜大剌剌地竄出,昂然的姿態,令人不注意也難。

春天,也正是播種樹苗的季節。在學妹的協助下,我們陸續播了樹豆、澎湖棋盤腳、雞母珠、相思豆、黃槐等的種子,期待未來的繽紛綠樹和花朵。

                                           雙色的雞母珠果實

春天,也是綠樹抽芽,野草蔓生開花的季節,很是美麗。

我發現,第二年的菜園,強勢的鬼針草少了很多,各式各樣的野草,開始各聚一方,展現生命的風貌。其中,很多童年熟悉的野草開始出現,如鵝兒腸、黃鵪菜、泥糊菜等,讓我覺得有種很親切的重逢。

                                                       可愛的泥糊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