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修行的疑惑時,想起了先前看過鍾麗緹主演的電影《色戒》。重新再看了幾遍,竟發現,這部電影好得超過我的想像許多。
這部由法國導演拍攝的影片,原本的標題是《Samsara 》,或許翻譯成《輪迴》會更貼切一點,中文翻譯成《色戒》,和多年後由李安導演,梁朝偉、湯唯主演的影片同名,而且光環幾乎都被李安搶光了。
但是,好片終究是好片,並不會因為其他因素而減損它的價值!
從開場這一段,僧人去喚醒入定中達世喇嘛的方式與儀軌就可以看出,法國導演真的是對佛教的修行做過深入研究的,不然無法做到如此具體細微的呈現。
漸漸回復生理機能的達世,在回寺廟路程的瑪尼石堆,看到一顆石頭上,刻著「如何讓一滴水不枯乾?」的疑問句。
通過了不可思議的苦行禪修,達世喇嘛被年幼的轉世活佛授予尊貴的修成業。但劇情卻從此峰迴路轉,跌宕到一個急起直下的對比中。
接近20歲的達世喇嘛,情慾開始甦醒萌動!他夜晚睡覺作春夢,夢遺,進入了昏沉騷動的本能世界中。在隆重的舞蹈祭典中,達世無意瞥見授乳女子的柔潤乳房,竟呆立在現場。而後在參加村莊的豐收祭上,遇見了年輕貌美的琶瑪(由鍾麗緹飾演)後,終至一發不可收拾,。
導演在兩人相見的畫面上,停格了很久,特寫了鍾麗緹紅潤、肥厚的性感嘴唇,意相的張力十足。
異性相吸,陰陽交合,本是天地萬物滋長繁衍的基本定律。但修行者的首要戒律是禁慾,達世即使能夠獨自閉關禪修3年多,卻也抵擋不了這修行的最大難關。
達世在佛殿中,和師父阿普展開了辯論:
他(指佛陀)在29歲前,仍過著俗世生活,但我自五歲起,便過著他遁世後的苦行生活,為什麼?
我們怎知他的覺悟,不是直接由俗世生活引起?阿普,嚴守僧人戒律後,應許給我的自由在哪裡?我們矢志禁慾,但應許給我的滿足在哪裡?
他曾說過,你不應道聽塗說,接受我的教誨,除非你明自我的立場,我們必須拋開成見,才可真正學習,有些東西我們必須擁有過,才可放棄。
無名禪師給他看「白骨觀」法門,對達世沒有作用,和藹樂觀的阿普師父眼見無法說服達世,只能放手。達世半夜離寺,淨了身,換回俗衣。
再度遇見琶瑪後,兩人情投意合,野地裡一場激情又唯美的幕天席地性愛戲碼,得過選美第一名的性感熟女鍾麗緹全裸上陣,導演清場拍攝,讓影片因此被市場歸入「情色」級,反而輕忽了裡頭蘊含的豐富深刻題材。
結婚、生子、務農、教子,達世在俗世生活中歷練浮沉,卻總是顯得和環境格格不入。個性不夠沉穩的達世,在揭穿了糧商的的欺騙技倆後,麥田被放火,達世衝動尋仇報復被打,而後又陷入和女傭之間的勾引與慾望中。達世縱然曾是個禪坐高手,生活上卻是一個不快樂的庸俗之人。
師父阿普往生了,同門兄弟桑能帶來師父的信箋:
我自知任務未了,因此我將進入輪迴。
我知道我們後會有期,也許到時候,你就能告訴我孰者為重,
是滿足一千個慾望,還是克服一個?
疑惑的達世,又演出半夜出走的戲碼。這次,他走過同一條河,剃了長髮,淨了身,換回僧衣。
妻子琶瑪等在瑪尼石堆旁,攔住自己的丈夫,神情悲哀嚴肅。鍾麗緹原本就精通5種語言(英語、法語、越南語、粵語與國語),為了演好這部戲,她還努力學西藏語,以ONE TAKE的驚人表現,說了以下10多分鐘的獨白,戲裡與戲外的精神均令人感佩:
耶輪陀羅,聽過這名字嗎?釋迦牟尼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佛祖,所有人也認識。
耶輪陀羅,耶輪陀羅嫁給釋迦牟尼,她非常愛他,有一晚,釋迦牟尼離開,她和兒子路荷,他們正熟睡,他去尋求覺悟,成為佛祖,他走時,什麼也沒說。
耶輪陀羅關懷病人,她早於釋迦牟尼,救治他們,她早於釋迦牟尼,理解民間疾苦,說不定,他的覺悟由她啟發;或許耶輪陀羅想過,離開釋迦牟尼和路荷;我們怎知道耶輪陀羅在釋迦牟尼離開後,沒有憤怒?沒感到寂寞、悲苦?誰會想起她?
當兒子路荷不斷問她同一問題,父親在哪裡?她怎回答?她怎告訴他?母親怎可在半夜撇下兒子離去,只有男人做得到,達世,只有男人做得到。
之後,耶輪陀羅別無選擇,她拋棄過往生活,剪去頭髮,過著苦行生活。
噢,達世,若你渴求佛法,像對我的愛欲一樣強烈,你可成佛,在今生,這副軀體。
悲苦的達世倒地痛哭,他軟弱又無定見,琶瑪最終只能騎馬揚塵而去。
絕望至極的達世,又不經意望見那塊刻著「如何讓一滴水不枯乾?」的石頭。他隨手翻轉石頭,才發現了後頭刻著「讓它流入大海」的答案!
抬頭,天際的蒼鷹自由翱翔,和影片一開始蒼鷹抓石擊中羔羊,形成明顯對比。
達世的痛苦與迷惑,讓我想到了唐代馬祖道一禪師的故事:
馬祖道一掛單於傳法院,終日結庵獨處,習定坐禪,一心企盼能夠徹究生死面目,頓悟成佛。六祖惠能的得意弟子懷讓禪師,見到道一禪師的器宇不凡,知是佛門法器,有心度他。
懷讓禪師問道:「大德坐禪,為的是什麼?」
道一禪師回答說︰「想成佛。」
懷讓禪師一言不發,拿起磚瓦便往寺前的一塊石頭上磨。
道一禪師覺得很奇怪,便問道:「磨磚作什麼?」
懷讓禪師說︰「磨磚成鏡啊!」
道一禪師聽了覺得很可笑︰「磨磚豈能成鏡?」
這時,懷讓禪師便反過來問他︰「磨磚既然不能成鏡,那坐禪豈能成佛?」
懷讓禪師點撥後輩,他提醒,覺悟不一定只是坐禪,關鍵則是能否體悟自性的道理。後來,馬祖道一開山立派,成為禪門一代大宗師。
《色戒》影片,藉著達世和琶瑪的對比,對於如何悟道的這個大話頭,提出自己的觀點。
決定重新出家的達世,剛好也是29歲左右,有個兒子,還有個賢慧又通達事理的美麗妻子,不正是佛陀當初出家時的景況?
影片利用達世和琶瑪個性和處事上的反差,在提出一堆問題後,其實也給了答案,就看我們是否用心體會罷了!
達世表面上是個禪定功夫甚深的喇嘛,在佛寺裡苦修了15年,但他內心紛亂,處事格格不入。他深受寺院戒律的綑綁,但他守不住情慾戒,不僅還俗結婚生子,且和女僕私通作愛,多年被灌輸的戒律,反成了處事上的大框框,顯得處處彆扭。
反觀女主角琶瑪,雖只是農村姑娘,但她敢於主動追求愛情,毫不扭捏;他待人以誠,寬厚僕人;他相夫教子,明於世理;他投入生活,性情恬淡,樂觀又快樂。她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滿足地活著,如此而已。
生活中,達世和孩子說,外面很冷,並禁止孩子外出;琶瑪主張不要過分保護,讓孩子被凍了以後,自然就知道外面很冷了。
夫妻做愛時,孩子要進來睡覺,達世被自己的框框住,百般顧忌;琶瑪則是很自然地一邊安撫孩子入睡,一邊安撫不舒服的達世。
琶瑪在水邊教導孩子,一根枯枝在水裡,最後會怎樣?她引導孩子思考,萬物最後都流向大海的道理,也為瑪尼堆石頭的疑問,提出了答案。但反觀此時的達世,一心只想要刪減臨時工的數量,並不能體解「佈施」的真意。
一滴水最終必須回歸大海,才不會乾涸。大海象徵人的本心,自性之海,也是智慧之海,得由各人從自身往內尋找。一滴水,其實與大海是互融互攝的。
山洞裡無名禪師展開的捲軸,上頭那句話:「任何你接觸的,是學道之地」,應該是本片所要表達的真正奧義吧!或寺院,或工作,或生活,何處不是修道之地?家庭,甚至才是最好的修行道場!
很多人可能認為,這部影片並不好看,除了宏大的西藏外景場面和幾場激情戲外,似乎少有亮點,整個片子敘事緩慢,節奏冷凝,剛看時會覺得詭異、冗長、沉悶和乏味。
但對我而言,以前看不懂的多個片斷,在新的人生歷練幫襯下,居然慢慢能夠有些體會了!這樣的喜悅,難以言喻,就待大家自己去品嚐吧!
滿足一千個,甚至一萬個慾望,未必可以帶來快樂,
回覆刪除而要克服一個慾望,尤其是情慾的試煉,更是難上加難,
於是,我就像達世和他的師父阿普一樣,不斷在苦海中輪迴
我超喜歡這部影片的!
me too
刪除佛的字義是“覺悟”的意思!也就是我們要看開一切,不要陷入我執的想法,也就是不要被任何東西綁住了,這樣才會自在!平常只要我們願意用心體會觀察,生活處處都可以“修”改自己的“行”為!人為什麼愛狗,吃豬肉,穿皮衣!人都習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當我信仰一個宗教時,只有自己信奉的是正法是最好的,別的都不是正法!簡單說人類的本質是“半斤八兩”啦!有“無限生命”的輪迴,就一 定有兩性行為與教育,兩性行位不是畜牲的行為!
回覆刪除佛教的修行 要成為一個覺悟的人
刪除需要見解 實證與行願三者兼顧
因為很難 所以覺者向來無多
共勉之
彌堅道念,不退初心。
回覆刪除感謝提醒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