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因為他們以為自己沒有選擇的餘地。
──布魯斯. 利普頓(Dr. Bruce Lipton)
在電影《接觸未來》裡,一個超愛藉著無線電和遠方通訊的8歲小女孩,很篤定地說出了「我需要一個更大的天線!」的感慨。接著,電影場景很快拉到女主角成年,茱蒂福斯特飾演的艾莉博士站在一個巨大的雷達站旁,身軀顯得很渺小,卻也掩不住她對探索浩瀚無垠宇宙的雄心與熱愛!
這本《信念的力量--新生物學給我們的啟示》作者布魯斯. 利普頓博士要說的,也是一個探索宇宙奧祕的故事。但不同的是,他的焦距是微觀的,是一趟「內太空」的探索。
小時候站在顯微鏡旁,看著草履蟲的游動,驚奇不已。二年級的他,回家後軟硬兼施,說服母親買給他一台顯微鏡。10幾年後,布魯斯. 利普頓成了細胞生物學家,他有了可以放大十萬倍的電子顯微鏡,就像電影裡艾莉博士有了超大的雷達站。
布魯斯. 利普頓在幹細胞領域成為全世界的權威,也獲得了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的終身教職,事業一帆風順。在這個頂尖新潮的細胞醫學領域,他有著很好的機會,可以順著主流基因工程醫學的軌跡,發展出讓他更上層樓的成果(例如名牌寶寶、醫療魔術子彈),功成名就,名利雙收!
但是,現實上卻完全不是這樣:一場中年危機,讓他跌宕到龍捲風暴裡。他離了婚,辭去終身教職,一度還組了個樂團但沒多久就破產解散,最後在加勒比海一所美國境外醫學院擔任臨時教職,才慢慢找到生命的真諦!
你一定很好奇,長年浸淫在細胞研究的布魯斯. 利普頓博士,為何會走出和主流科學完全不同的道路?他究竟是怎麼看細胞、身體、乃至整個社會的運作模式?
這本書性質上是細胞生物學的科普書,作者利用很多圖表和比喻,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最新的細胞研究成果,加上張老師文化出版社把文字放得很大,所以讀起來一點都沒有吃力的感覺。
布魯斯. 利普頓解釋,細胞是由多醣體、核酸、脂肪和蛋白質四大分子所組成,其中蛋白質是最重要的組成要件,透過蛋白質內胺基酸的電荷變化,細胞推動特定的新陳代謝和行為機能。
驅動生命的力量,是蛋白質的電荷變化所造成的,而不是DNA,DNA充其量只是驅動生命的藍圖。布魯斯. 利普頓否定了基因決定論的觀點。
書中陳述,當華森和克里克發現DNA的基本結構後,科學家推論,人類的整個基因組應該有12萬個,但是實際上只有2.5萬個,和老鼠的基因數量差不多,而構造簡單的新桿蟲的基因組大約有2.4萬個,果蠅則有1.5萬個。
一個基因配一個蛋白質的概念,是基因決定論的基本概念。上述現象,無法解釋人類為何位於進化梯的最高點,無法解釋我們與生物圈其他生物的基因相對關係。
表觀遺傳學的實驗發現,在染色體裡,DNA(例如藍眼基因)是核心,而蛋白質就像袖子一樣包裹著DNA,讓DNA無法被讀取。當外在的環境信號刺激了包裹的蛋白質改變形狀後,DNA就能夠被讀取。
表觀遺傳學的研究證實,藉由基因傳給後代的DNA藍圖,並不是在出生時就已經具體成形。基因不是命運,環境的影響,包括營養、壓力和情緒,可以修飾基因,雖然它們的基本藍圖維持不變。表觀遺傳學還發現,這些變化可以遺傳給後代,就如同DNA藍圖透過雙螺旋遺傳給後代一樣。
布魯斯. 利普頓在幹細胞領域成為全世界的權威,也獲得了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的終身教職,事業一帆風順。在這個頂尖新潮的細胞醫學領域,他有著很好的機會,可以順著主流基因工程醫學的軌跡,發展出讓他更上層樓的成果(例如名牌寶寶、醫療魔術子彈),功成名就,名利雙收!
但是,現實上卻完全不是這樣:一場中年危機,讓他跌宕到龍捲風暴裡。他離了婚,辭去終身教職,一度還組了個樂團但沒多久就破產解散,最後在加勒比海一所美國境外醫學院擔任臨時教職,才慢慢找到生命的真諦!
你一定很好奇,長年浸淫在細胞研究的布魯斯. 利普頓博士,為何會走出和主流科學完全不同的道路?他究竟是怎麼看細胞、身體、乃至整個社會的運作模式?
這本書性質上是細胞生物學的科普書,作者利用很多圖表和比喻,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最新的細胞研究成果,加上張老師文化出版社把文字放得很大,所以讀起來一點都沒有吃力的感覺。
布魯斯. 利普頓解釋,細胞是由多醣體、核酸、脂肪和蛋白質四大分子所組成,其中蛋白質是最重要的組成要件,透過蛋白質內胺基酸的電荷變化,細胞推動特定的新陳代謝和行為機能。
驅動生命的力量,是蛋白質的電荷變化所造成的,而不是DNA,DNA充其量只是驅動生命的藍圖。布魯斯. 利普頓否定了基因決定論的觀點。
書中陳述,當華森和克里克發現DNA的基本結構後,科學家推論,人類的整個基因組應該有12萬個,但是實際上只有2.5萬個,和老鼠的基因數量差不多,而構造簡單的新桿蟲的基因組大約有2.4萬個,果蠅則有1.5萬個。
一個基因配一個蛋白質的概念,是基因決定論的基本概念。上述現象,無法解釋人類為何位於進化梯的最高點,無法解釋我們與生物圈其他生物的基因相對關係。
表觀遺傳學的實驗發現,在染色體裡,DNA(例如藍眼基因)是核心,而蛋白質就像袖子一樣包裹著DNA,讓DNA無法被讀取。當外在的環境信號刺激了包裹的蛋白質改變形狀後,DNA就能夠被讀取。
表觀遺傳學的研究證實,藉由基因傳給後代的DNA藍圖,並不是在出生時就已經具體成形。基因不是命運,環境的影響,包括營養、壓力和情緒,可以修飾基因,雖然它們的基本藍圖維持不變。表觀遺傳學還發現,這些變化可以遺傳給後代,就如同DNA藍圖透過雙螺旋遺傳給後代一樣。
立普頓教授在書中提出他的結論:
決定細胞生命的關鍵,不是基因,而是細胞對環境的「感知」。他稱這些具有操控力的感知為「信念」,並且堅信,信念操控生命!
他認為人並非受控於基因的生化機器,只要在潛意識的心智上下工夫,就有能力評估自身對環境刺激的反應,並隨時改掉習慣反應,創造更圓滿美好的人生。
這樣對生命本質的新發現與理解,不但挑戰並顛覆了基因決定論,也為互補醫學、能量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供了簡單而明瞭的解釋,更為古老和現代信仰的靈性智慧提供了科學依據。
另外,自從達爾文提出了「適者生存」的進化論後,強調物種競爭,就成為生物領域的顯學。
但是,布魯斯. 利普頓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在單細胞身上沒有看見新的功能,每一個真核生物(含核的細胞),都具備等同於我們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排泄系統等所執行的功能。每個細胞都是具有智能的生物,可以獨立生存。他們能夠製造細胞記憶,並將這些記憶傳遞給他們的後代。換句話說,細胞,可以看作是一個微型人。
不僅如此,基因科學的最新研究顯示,細胞之間具有合作機制,而且不僅同物種成員之間會分享基因,不同物種之間也會分享基因。基於這樣的認知,布魯斯. 利普頓鼓勵他的學生採取合作的機制,最終這群被美國一流醫學院淘汰的學生,取得了和美國一流醫學院學生同等出色的成績。
布魯斯. 利普頓警告,當人類開始消化基因改造的農作物時,人工製造的基因會轉移到腸道裡,改變他們的特性。同樣的,基因改造的農作物與周遭物種之間的基因轉移,也已經造就了我們視為超級雜草的頑抗物種。
基因工程師將基因改造過的生物引進一個環境時,從不正視基因轉移的事實。他們所改造的基因,正在環境中擴散開來,改變環境中其他的生物,而我們也開始嘗到,這種疏失所釀成的可怕後果。
決定細胞生命的關鍵,不是基因,而是細胞對環境的「感知」。他稱這些具有操控力的感知為「信念」,並且堅信,信念操控生命!
他認為人並非受控於基因的生化機器,只要在潛意識的心智上下工夫,就有能力評估自身對環境刺激的反應,並隨時改掉習慣反應,創造更圓滿美好的人生。
這樣對生命本質的新發現與理解,不但挑戰並顛覆了基因決定論,也為互補醫學、能量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供了簡單而明瞭的解釋,更為古老和現代信仰的靈性智慧提供了科學依據。
另外,自從達爾文提出了「適者生存」的進化論後,強調物種競爭,就成為生物領域的顯學。
但是,布魯斯. 利普頓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在單細胞身上沒有看見新的功能,每一個真核生物(含核的細胞),都具備等同於我們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排泄系統等所執行的功能。每個細胞都是具有智能的生物,可以獨立生存。他們能夠製造細胞記憶,並將這些記憶傳遞給他們的後代。換句話說,細胞,可以看作是一個微型人。
不僅如此,基因科學的最新研究顯示,細胞之間具有合作機制,而且不僅同物種成員之間會分享基因,不同物種之間也會分享基因。基於這樣的認知,布魯斯. 利普頓鼓勵他的學生採取合作的機制,最終這群被美國一流醫學院淘汰的學生,取得了和美國一流醫學院學生同等出色的成績。
布魯斯. 利普頓警告,當人類開始消化基因改造的農作物時,人工製造的基因會轉移到腸道裡,改變他們的特性。同樣的,基因改造的農作物與周遭物種之間的基因轉移,也已經造就了我們視為超級雜草的頑抗物種。
基因工程師將基因改造過的生物引進一個環境時,從不正視基因轉移的事實。他們所改造的基因,正在環境中擴散開來,改變環境中其他的生物,而我們也開始嘗到,這種疏失所釀成的可怕後果。
參考資料:利普頓博士的演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