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鬱金香熱》探討投機狂熱的本質

時報出版的《鬱金香熱》,詳細探討了發生於西元1633到1637年2月的荷蘭鬱金香狂熱,它通常被認為是第一個有記錄的投機泡沫。
作者麥克.戴許(Mike Dash)擁有英國倫敦大學歷史博士學位,現為雜誌發行人及作家。他從鬱金香的生長歷史開始談起。

書中提到,第一批鬱金香,源出於帕米爾高原的緩坡。而後,繁茂於天山(位在中國、俄羅斯、西藏與阿富汗的交界處)的山麓小丘與山谷地區。游牧的土耳其人,將鬱金香帶往西方。1050年,鬱金香在波斯大受歡迎。在回教徒花園裡盛開的花朵中,鬱金香被視為是最神聖的一種。而後,鬱金香慢慢普及到歐洲。

鬱金香花朵的美麗,深深吸引當時的普羅大眾。

1615年法國路易13舉行婚禮時,當時的貴婦將鬱金香別在低胸禮服的領口,作為乳溝旁的裝飾品。據說,最漂亮的品種所受的重視程度,不亞於鑽石。最狂熱時,一朵美麗出眾的鬱金香--是切花,而非球莖--轉手價格相當於1000荷盾。

17世紀前半葉,一般家庭當時一年花費約300荷盾。一般職員、店員平均年收入1000到1500荷盾。商人一年能賺3000荷盾,就可以過得很舒服了。

書中提到,當時的法國園藝學家蒙斯特厄這樣形容鬱金香:

鬱金香在百花中的崇高地位,有如人類,身為萬物之靈;有如鑽石,令所有寶石黯然失色;有如太陽,主宰眾星。

其實,那些最受歡迎,都染上了一種病毒,一種僅對鬱金香所特有的病毒。病毒使得鬱金香花瓣的色彩,不但強烈且變化多端,也解釋了花朵中,為何只有鬱金香能夠展現讓收藏家趨之若鶩的獨特色彩。

以最高品級鬱金香Semper Augustus為例,它被公認為最美麗的荷蘭鬱金香,極為罕見,所知數量不會超過一打。光是一顆球莖的價格,就抵得上2棟房子
荷蘭知名畫家林布蘭的畫《鬱金香醫師的解剖課》,描繪本名叫做皮耶特茲地的醫師,是荷蘭黃金時代最負盛名的醫師。他因為對鬱金香太過癡迷,因而改名叫做「鬱金香醫師」。
鬱金香耐寒,不論新手或園藝學家來種,都很容易成功。而且鬱金香喜歡長在土壤貧瘠、多沙的地區,其中以荷蘭最為適合。剛好1570年開始,尼德蘭共和國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1600到1670年是富饒的黃金時期。而鬱金香,正是財富與品味的象徵

鬱金香愈來愈受歡迎,主要原因,就是當時荷蘭商人與上流階層間,流行興建大型的「鄉村莊園」,以享受-其實是炫耀-他們激增的財富。種在花園裡的鬱金香,由於有不同變種的特殊美艷姿態,慢慢成為當時貴族炫富的主要標的。

一些鑑賞家開始栽培漂亮的品種,供應市場熱絡的需求。

從1633年開始,荷蘭市場對鬱金香的需求持續增溫。到了1636年夏天,大部分的鬱金香交易,仍是由花農,直接賣給有意在自家花園中種植的顧客。同年秋天,市場已經被唯利是圖的花商們全面佔領。

以當時市場相當常見的Switsers(Bizarden品種)為例,每磅價格從1936年9月初的60元荷盾起漲,隔年年初漲了一倍到120元。此時投機狂潮價格噴出,1月23日漲至385元,2月1日漲至1400元,2月3日更漲到了1500元的歷史最高價。

正如歷次投機狂潮的軌跡,市場新手湧入數量最多的時期,正是在1636年12月及1937年1月,剛好是最高價的時期。

2月3日之後,市場忽然沒了新買家,價格快速崩盤,直線跌到高價時的10%左右,才有了低價承接的買盤。

理性的投資人,往往很難想像,鬱金香會成為市場資金高度追捧的對象。

由於鬱金香每年花期僅有數天,所以這些花必須以球莖的方式出售。但是,買家無法確定買到的球莖,會開出怎樣的花朵。而且還可能買到受損的球莖,種植中還須承擔球莖死掉的風險或是被偷的風險。

當然,市場當時就已經創造了期票交易的無實體買賣方式,而且就像所有歷史上的投機炒作一樣,每個人都知道價格不合理,但只要有價差可賺,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後一隻老鼠,自然不乏敢死隊前仆後繼湧入,不斷推升泡沫。

台灣最類似鬱金香炒作的模式,大概是1960年代的養鳥狂熱:當時普通公務員的月薪不到1000元台幣,而一對十姊妹的市價可以超過15000元,相當於半部BMW三字頭的跑車。養鳥人高價買了十姊妹,既期待價格持續上漲,可以賺取差價,更希望這些鳥兒可以生蛋孵化,好拿去市場實現暴利。

當然,除了好生照顧之外,還要燒香拜佛,期待這些鳥祖宗千萬不要暴斃,否則就真的血本無歸了。

等到炒作破沫無以為繼,價格崩盤後,據說很多人把一度價格不菲的十姊妹,拿來當烤小鳥吃下肚。

台灣最大的投機泡沫,就是民國79年達到12682高點的台股,當時國泰人壽創下1975元的天價。一張面額10元的股票,漲到接近200倍。而隨後的快速崩盤,指數直接下殺到2485點,跌掉超過10000點。由於當時投資股票是全民運動,所以造成台灣全島的全面性財富重分配。

記得當時我在證券公司上班,幾個阿姨每天來看盤,還說要幫我介紹女朋友。她們買了很多1300多元的三商銀股票(主要是華銀),還笑說要給女兒當嫁妝用。之後,華銀股價每天都大跌,當股價終究跌破1000元後,有位阿姨當場嚎啕大哭,那淒厲的哭聲,讓人永生難忘。以後,就沒再看見這幾位阿姨了。

西元2000年達到高點的網際網路泡沫,也是很誇張的一個案例。記得我曾經買過一家叫作匯豐電訊的股票,由於有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的利多,即使公司營收仍很少,更談不上獲利,未上市價格竟飆到600多元。現在想想,市場當時真的是瘋了。

投機市場的特性,往往股價愈漲,貪婪的心愈狂熱,助長了價格的飆升。而股價愈跌,恐懼的心愈沉重,助長了市場的賣壓。所以,常會出現暴漲暴跌的不理性循環。

所以,投資的致勝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大家貪婪時,我恐懼;大家恐懼時,我貪婪。這就是所謂的反市場操作。只是,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無怪乎,市場往往只有10%參與者是贏家,90%的人都是輸家。

探視鬱金香狂熱,有助於瞭解投機市場的人性基礎。而且拜鬱金香狂熱之賜,人類瘋狂的經濟行為,因而有了一個優雅的代名詞-- tulipomania。

對於投機行為本質有興趣的人,或是對鬱金香的美麗、冶艷特質想深入了解的人,這本書,都很值得你開卷展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