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或物,當他(它)還在你身邊的時候,你不覺得珍貴,甚至還會覺得有點礙眼或不舒服;一旦失去了,才會覺得悵然。
讀二月河歷史小說《康熙大帝》時,這個中國歷史上評價最好的皇帝,也常出現這樣的感概!
當時讀書,只是在字義上理解,現今卻是打從心裡經歷。
去年年底,母親往生了。
今年春節,我一生中第一次沒收到紅包。
母親節將屆,我人生第一次,要過一個沒了媽媽的母親節。
昨晚,母親入我夢來。
農忙過後,我正要陪父母去市場採買家用的物品,那可是艱苦農家少有的場景。母親刻意打扮了自己,只是天氣實在夠熱,她把剛下田的斗笠隨手戴在頭上,斗笠上附著野草的莖葉。我說:「阿婆,你這樣很美喔!」母親發現了,露出了尷尬的笑容,但是依然笑得很開心,心情很愉悅。
忽然,我想起來:母親不是已經往生了嗎?
歡樂的夢醒了,又是一股淡淡的哀傷感 …
想想,其實自己已經很幸運了!媽媽活到89歲,算高壽了,在我身心已經很強壯的時候,她才離開我,讓我還不算難熬。
只是失去母親的悲傷,想起時就瀰漫一股淡淡的哀慟。而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節日時,這股哀慟就更為濃冽。
此時的我,更能同理《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主角墨瑞的心情。他說:「我小時候母親就死了,這對我是很大的打擊..我感覺好孤單..」。(ABC夜線節目主持人)卡柏問:「你母親過世已經是七十年前的事了,心中的傷痛還在嗎?」莫瑞回答:「那還用說。」
作家黃春明,也有失去母親的心情描寫,他說:「八歲那年,母親過世,年紀雖小,傷心不減。和後母處得不好,開始逃家,成了叛逆學生,愛打架,退學紀錄一堆(筆者註:羅東高中、台北師範、台南師院、屏東師院),靠著打橄欖球發洩自己的不滿。別看我那麼陽剛,那麼愛打架,其實我半夜常一個人哭,哭自己怎麼那麼可憐,哭沒有人可憐我。」,讀來令人動容。
天下雜誌的一篇文章,也很能契合我現在的心情。
『失去父母的悲傷,永遠不會有結束的一天, 它只會有深淺的不同而已。
我們要努力學習的,是跟悲傷和平共處的方式。
在練習接受的,是跟人生失落調適配合的方法。』
對失去的體悟,背後,蘊藏有很正面的意義。就像很多人以為佛家講的「無常」,是很消極的想法。其實在深層的內涵上,是非常積極正面的
凡事,懂得珍惜,才算真正擁有。
因為經歷過失去母親的心情,才更學會珍惜現有的一切。
我會對自己的老婆好一點(幫她過一個第一次以她為主角的母親節!),還有二個女兒,還有許多的親戚朋友,我會更珍惜大家在一起的緣分!
獻給同是失去母親的天涯淪落人,在這個屬於母親的日子裡!如果你的心還很痛,這首「千風之歌」,或許能夠給你一些撫慰。
請不要佇立在我的墳前哭泣,
因為我並不在那裡,
我已化作千縷微風,
遨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晨曦升起之際,我幻化為飛鳥,輕聲喚醒你;
夜幕低垂之際,我幻化為星辰,溫柔守護你。
看了很感動,淚水在眼眶中流轉,雖然內心難過,但我們仍要一同攜手堅定且勇敢地往前走,加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