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頗為相像,一樣的綠色,一樣的享受著陽光和土地的滋潤。乍看之下,稻子和稗子,很不容易辨別出來。
到了今年五月份拔草時,我還是很懵懂和猶豫,犯了很多錯誤。
每次憑著直覺,想把稻苗旁的可疑稗子拔除,又擔心會把真正的稻苗錯拔。有時,把真正的稗子拔除後,又懷疑自己錯拔了,種回原處。直到稗子開出了花,真相明朗後,才暗笑自己的無知。
稗子,真的可以說是很狡猾的植物!
它很喜歡長在稻苗的附近,扎根很深,小時,很難分辨兩者的差異。
在新豐從事有機稻作栽培的黃老師,六分地裡,去年大約一半以上長滿了稗子。老師先是嘗試用刀子去割除,後來發現太累了,就不去管它,這也算一種放下。但附近農民責難的聲音紛紛出現,認為他田裡稗草的種子,會隨著排水系統,散播到自己的田裡。
嘗試在網路上,尋找眾人的智慧,期待能夠突破自己的盲點。
有人說,稗草的根部有點紅紅的。長大之後,紅色就會褪去。稻苗則沒有這樣的特徵。所以如果要拔稗草的話,要趁它還小的時候。
只是,在茫茫的綠色水田世界中,要花工夫去注意稗草的紅色根部,還是相當的困難。
其次,稻苗葉柄的「胯襠」裡有長毛,而稗草則沒有那些長毛,這是很好的分辨方式。
稻苗葉柄胯襠有細毛, 稗草則沒有
最後 當然就是稗草開了花,此時稻苗仍在分蘖,對比強烈,一眼望去,昭然清楚。
我心中思索著,生活中滿是稻與稗很難分辨的狀況。
即使是多年好友,也難保證不會傷害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及罩門,當面臨利益衝突的時候,你或許才能從開出的花中,了解誰才是偽裝的稻苗,只是你人生旅途中的稗草。
對自己而言,內在探索的過程中,總需要累積足夠對起心動念的覺察,才能體會到稻與稗的難解。
我們常會在親密的家庭互動中,為所做的行為套上愛的標記,但其實只是自己恐懼的投射,或只是著眼於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這些隱微的內在動機,就好像稻與稗的模糊難辨。
在禪修的進程中,很多境界執著了,即是幻境。當中,步步都有叉路,所以常需要善知識的提醒和點撥。
楞嚴經有言「色雜妄想,想相為身,聚緣內搖,趣外奔逸,昏擾擾相,以為心性」,一般人容易迷途,彷彿稻與稗的混淆。所以,佛陀詳細解說了了五陰的50種區域以及背後的妄想原由,並不斷提醒我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大自然,總會在不經意的時候,呈現出最真實的智慧素材。透過不斷地自覺,在歲月的刻痕下,我們才慢慢磨礪出屬於自己的領略,進而內化成生命的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