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海桐花開春耕時

妙曼的三月春光,正是海桐花盛開的時節。一棵棵長在田邊圍籬的海桐,此際正綻放著一朵朵白色的小花,清醇的香氣,讓人感覺很舒服,也很幸福。

在清幽的花香中,3月18日星期日,今年的一期稻作終於完成插秧了。


我還刻意留下了一小塊區域沒有完成,一些朋友想要來體驗手工插秧的樂趣。

一排排秧苗被移植進入整平的秧田中,迎風輕輕搖擺!

未來4個月,它們要克服春寒料峭的強風、福壽螺的攻擊以及雜草的競爭,在沒有肥料,更沒有農藥的奧援下,獨立長大。

而我的角色,一個農夫,正是這些小生命的守護者。

熟練地,本能地,延著田埂邊挖了一條小小水道,挖出的泥土置入秧苗間的低窪處。這樣,不僅有助於日後的高水位管理雜草,更因為福壽螺畏寒的特性,常會躲在這小小溝裡,很容易手到擒來,事半功倍,輕易撿拾這個田間大患。

時間過得真快,算一算,這已經是我的第五次種稻體驗了。

要說成長吧,大概就是知道自己甚麼時間該做甚麼事,不會去過度擔心意外的狀況(例如颱風、病蟲害等)吧!

記得第一次種稻時,常常輾轉難眠,暗夜夢到福壽螺把秧苗吃得精光,驚恐而醒。

現在,我算是一個不太菜的農夫了,所以就連其他20-30年的老農,走到田間,慢慢也轉為用「討論」的方式,而不是「指導」,甚至看笑話的方式,來和我互動。

畢竟,採用自然農法,不用農藥,不放肥料,我的收成又不比他們差多少。

走在田埂上,慢慢有種歸屬感,有種現世安穩的篤定。

倒不是對自己有自信,收成穩定,以致經濟改善的想法。其實,只耕了三分地,就算豐收,收入也有限,更何況銷售也不容易,定價低些雖可順利賣完,但又幾乎沒有賺錢。農夫,以經濟的角度來分析,終究是個弱者。

應該是一種克服困難後的成就感,因而衍生的一種微弱希望感吧!

當個農夫,是我的人生慢慢有「腳踏實地」感覺的開始,說來,還真有點奇怪呢!

一個多月前,就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先割除田埂的雜草,再放水入田,把老鼠動填補好,讓水浸泡。慢慢,田裡一片水霧,煙雨茫茫,有種清麗的美感。


有天,我在巡田的時候,驀然發現,田埂雜草的草相,已經回復到童年時的樣子,在頻繁的不斷踩踏下,奇怪的鬼針草等強勢雜草不見了,代之以匍匐的柔軟草皮,那是父親時代的田埂樣貌。


環顧鄰近農田,早就失卻了這樣的田埂地貌,不是變成硬梆梆的水泥田埂,就是噴了除草劑後一條死氣沉沉的焦灰模樣。


原來,我在尋訪的是一種「回家」的感覺!

即使回到家後,心情平穩下來,也不致太無趣,還是有創新的樂趣。

如何在不用除草劑的前提下,克服雜草的問題,是我的挑戰,也是最大動力所在。

經歷過被雜草打敗的挫折後,開始試著拉鐵鍊,開始用高水位控制法,慢慢已經有點信心了。

最近,看到新聞報導,有個女孩回到後壁崑濱伯附近種稻,竟採用廁所長柄刷來除草,真是很有創意。

                                              取材自自由時報網頁

我很興奮,又多了一種方法,不禁想要躍躍一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