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35歲熟女的心靈遊記《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2)

第二站:印度 

如果說30歲以前,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是運動的話。

那麼,30歲以後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便是禪修,一條通往自己內心的道路。 

四個月,小莉都待在一個偏僻的禪修道場裡。 

她每天早上三點起床,連續幾個小時靜坐、禪修、頌唱,大部分時間是禁語的,直到晚上九點結束。一天當中,有5個小時的歇瓦,亦即「無私的服務」。她被分配到刷洗大理石地板,藉以刷洗自己的心及靈魂,淨化自己。

 如果到義大利是準備階段,在印度就是真正的療癒階段。套進《為自己出征》一書當中的三個城堡(沉默之堡、知識之堡及智勇之堡)模式中,小莉進入了「沉默之堡」,在這裡可以脫去大部分的盔甲,讓自己更輕盈,更自在,當然也會更快樂。 

人的心像猿猴,像野馬,尤其是在避靜的禪修環境中,如何安定下來?況且小莉是一個心理生過病的人,心魔尤深,那絕對不是一件很輕鬆的功課。 

書中,對這主題有很多允當的論述。我特別喜歡以下的比喻:


 你試過從小孩手中拿走玩具吧!小孩不喜歡,是吧?他開始踢呀叫啊。

拿走玩具的最佳方式就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給他別的玩具轉移他的注意力。所以別去強迫思維離開你的腦子。給你的腦子玩其他東西比較健康的東西比方說愛純粹神聖的愛。

對咒語,小莉也有很棒的理解:

咒語,它讓腦子有事可做:就像給猴子一萬個鈕釦,說「把這些鈕扣重新堆成一疊,一次一個」,這比把猴子扔在牆角,叫牠不要動,要容易多了。
 它送你進入另一種狀態:有如划動小船,航過波濤洶湧的心靈之海。每當你的注意力捲近心靈的逆流之中,只要回到咒語,爬回小舟,就能繼續航行。
 偉大的梵文咒語,據說包含難以想像的力量,能載著你--只要你待在其中--一路划向神的海岸。
 
我個人對印度之旅感觸最深的一段,是有關抗拒頌唱古魯梵歌的描述。
 
小莉提到,她無法面對每天早上1.5小時的古魯梵歌頌唱。她只能發出低沉沙啞的聲音,情緒波動,生理上冒汗。她每天都想逃開。

禪修老師給他建議,老師說:

古魯梵歌是很重要的修行僅次於禪坐。
 你在吟唱時體驗到如此強的情緒和生理反應我想它對你應該很有益處。你要每次碰到挑戰就選擇放棄嗎?瞎混一生過著悲慘、不完整的生活嗎?
 它是一條艱苦的道路其動力遠超過理性所能理解。
 就請你繼續吟唱去體驗吧!
 
最後,小莉克服了,很不容易。她寫到:
 
我想到我的外甥,一個有睡眠問題的孩子。我透過頌唱古魯梵歌告訴他,他擁有愛,身邊的人願意做任何事來幫助他,他是神送給我們的禮物。

很神奇的,一個半小時唱完了,感覺竟就像過了10分鐘一樣。我想幫助的小孩,居然反過來幫了我的忙。

佛家六度,首是佈施。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小莉回溯自己10歲時經歷早熟的死亡焦慮,以及他對死亡焦慮的理解(49)。她也面對自己的「控制慾問題」(48),以及他對情人大衛的依戀及迷思(48)。這幾個段落,都是很棒的篇章,值得一看再看。
 
小莉也提及了導致人心騷亂的2個根本問題,是很有智慧的見解:

我遇見一位年近100歲的老太太她告訴我,有史以來只有兩個問題讓人大動干戈一是你愛我有多深?二是誰做主?而其他的事情則多少都能控制。唯有這兩個愛及控制的問題擾亂每一個人使我們犯錯導致戰爭、悲傷和苦難。

四個月的瑜伽禪修、素食和早睡,使小莉的身體感覺如此健康有活力。內在方面,她也覺得,自己慢慢能夠接近這樣的境界:

你可能發現終生的癖好一去不復返,或是那棘手困惑的模式終於改變。曾經讓你發狂的芝麻小事不再是問題,有害的關係已了結,光明有益的人開始來到你的世界。

在義大利時,小莉和好友們聚會聊天,大家聊到各城市的代表用語,例如羅馬是「性」,教廷梵蒂岡是「權力」(而不是信仰),紐約是「實現」(動詞),拿坡里是「打鬧」。
 
有人問小莉,那你的成長用詞是什麼?小莉那時沒有答案,很疑惑,是婚姻?家庭?抑鬱?循規蹈矩?尋求?躲藏?快樂?虔誠?(33)

到了印度之旅的末段,小莉找到了人生用詞--安特瓦信(antevasin),意思是「住在邊境的人」。

小莉寫道:

古時候,安特瓦信是指,某人遠離喧囂的世俗生活,跑去住在靈修大師們居住的森林邊沿。他們不是村民,也不是超凡者,它們是中間人,住在邊境,看得見兩個世界。他們是學者。
 現代,安特瓦信是一種比喻,表示一個人住在舊思維和新體悟之間,處於學習狀態。

就比喻來說,這個邊境不斷移動。當你朝向自己的學習和理解推進時,這片未知的神秘之林始終在前方數呎之遠,因此你必須輕裝上路才趕得上。你得保持移動、變化、靈活的狀態。 

印度禪修的體悟與心得,我認為,是這本書最精采的部份。

參考文章

35歲熟女的心靈遊記《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1)
35歲熟女的心靈遊記《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