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父親留給我的《金剛經》因緣

很久以前就聽聞,金剛經是佛經中影響非常大的一部經典,具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的無邊功德。

只是,因緣不俱足下,每次讀到經文中特殊論述的語法,完全無法理解,就都擱了下來。幾年前的暢銷書《當和尚遇到鑽石》,是一位修習藏密的美國僧侶,利用金剛經的精神,成功經營鑽石生意的故事。這本書,至今仍被我束之高閣,躺在書架上。

父親的頭七法事頌唸金剛寶懺,三七頌唸金剛經。二次展讀金剛經經文,我欣賞著經文的優美,心中也有一些觸動,一種說不太上來的感覺。

父親火化後,剩下一堆白骨,我和家人按照禮俗,依序夾了一塊,放入骨灰罈中。

心中萬般的哀傷,百感交集。卻也在那個當下,乍然領會了佛經說的,我們這個色身,只不過是四大暫時聚合下的「假有」,本質上總是「空」的道理。

經一事,長一智,我終於體悟了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微言大義。

只是,尚沒有釐清:究竟人走了,因緣散了,色身壞了,這一生留下的,究竟是什麼?

翻著父親留下來,堆了一疊的手札筆記。素簡圓潤的筆跡,恰如他心境的平靜。我留了二本,當做紀念。雖然來不及在父親生前請他簽名,終是遺憾。所幸,在字句刻畫的痕跡裡,我和父親間,至少還有著一點點具體的連結。

剛好讀到蘇東坡的傳記。這個中國歷史上的頂尖才子,一生因聰明賈禍,官場鬱鬱不得志。轉而寄情山水,作詩習禪,多少千古文學佳作因此誕生。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東坡這首詩,正是我當下困惑的清涼解藥,猶如醐醍灌頂般的清明。

去圖書館,借了南懷瑾老師講著的《金剛經說甚麼》,秉燭夜讀,欲罷不能。藉著父親往生的深刻生命體驗,加上南老師生動活潑的解釋,我有了新的理解視界。二天把書讀完一遍,沒有以往的滯礙,心中喜悅無比。


佛弟子中空性第一的須菩提,一開始就問了一個大問題: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我們的心念,應該如何停駐在清淨、至善的那個境界上?我們紛亂的心,煩惱妄念,要怎樣降服?

這是一個千古的難題!古今中外,凡是講修養、學聖人、學佛,碰到的都是這個問題。一個英雄可以征服全世界,但往往無法征服自己的心念,降伏自己的煩惱。

佛陀在第二品中,告訴須菩提要「善護念」,就是妥善照顧自己的心念。一切宗教的修養方法,就是這三個字。金剛經的重點,也就是善護念三個字。

佛陀接著告訴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要能破四相,才是菩薩。但要破四相,談何容易?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修行過程中,凡是你有甚麼境界,都是假的。若能見「諸相非相」,破了四相,才有機會見到自身的佛性。

第四品中,佛陀告訴須菩提,「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人要能夠無所住,還是要從六度之首的布施開始,布施就是放下,放下身見及我執,才能破四相,才能見到如來。

接著,佛陀在第十品,給了一個很完整的答案: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應外界,而生出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凡夫執著在感覺裡頭。佛陀告訴我們,我們不應該在六根及六塵的感覺上生心,應該「無所住」,不讓這些感覺停住在心裡,這樣,才能生出清淨、沒有煩惱的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識字的六組惠能,就是聽聞旁人頌唸金剛經這八個字,而頓時開悟的。

禪家說的,「雁渡寒潭,雁去潭不留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也就是這種「無所住」的修為。

在父親91大壽前後,我們詢問老人家,他的長壽秘訣。

他笑得很開心,想一想,慢慢說出「早睡早起」、「飯吃七分飽」以及「左耳進,右耳出」三個養生哲學。

近日反芻父親的訓誨,才明白,所謂的「左耳進,右耳出」,其實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也就是說,我們的心應該隨時隨地坦坦然,物來則應,物去不留。也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修為,父親才能少煩惱,多福德,健康地活到96歲嵩壽。

最末的第32品,佛以一句著名的四句偈結尾: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所有的世間一切的有為法,如做夢,如幻影一樣,又好像清晨的露水,天空的閃電,都是海市蜃樓,終屬虛空。

金剛經提醒我們,打坐有些境界發生,都是惟心作用,沒有真正的佛魔。

能夠善護念,無所住,自性自度,最後證到真如法性,才能進入沒有煩惱、沒有痛苦、絕對快樂清淨的涅槃境界。

2 則留言:

  1. 看完你的文章,讓我想起很多年前,有一段時間是我人生的低潮期,我曾經在佛堂和裡面的尼姑一起頌讀金剛經,記得第一次誦讀時我淚流滿面,總覺得經文裡,好像把自己遇到的苦難娓娓道來,這一切的經歷都是在佛的眼中,自己的情緒好像得到很大的疏解與安慰。過後遇到我心情不好總會拿出來誦讀,它曾陪我度過那段低潮期,不過這已經很久的事了,不知道再讀它又會有時麼感觸。我想金剛經的博大精深,可能在於每個人讀到它,都會有不一樣的體認吧!

    回覆刪除
  2. 朋友

    很喜歡你的分享,也很高興及羨慕,
    你有這種和金剛經的殊勝緣分。
    正如你說的:「我想金剛經的博大精深,
    可能在於每個人讀到它,都會有不一樣的體認吧!」
    ,我深有同感。
    對我來說,它幫助我認清「空性」的本質,
    不執著外相,尤其是在禪定的境界上,
    可以減少很多的疑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