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 星期三

與19位香港大學生的經驗交流

6月6日,星期日,節氣是芒種。

19位香港教育大學(類似台灣的師大)的學生,在一位主任的帶領下,中午抵達台灣,下午開始五天的參訪及玩樂行程。

我和女兒持續參加的恩物社會服務交流協會,當天下午接待這群香港朋友,是這群訪客來台的第一站。

恩物不是宗教團體,沒有任何宗教色彩。它是國內推廣兒童及少年志工服務學習的領航者,10多年來,默默且不間斷地帶領一群孩子(最小的孩子是小學三年級),從事社區服務、老人院銀髮族服務、育幼院的院童服務,暑假則開拔到雲林,協助當地孩子歡喜閱讀。這樣的胸懷和遠見,可說是台灣教育改革的具體實踐者。

這19位香港教育大學的學生,是從學校舉辦的志工服務活動競賽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由學校招待到台灣旅遊。

這群訪客一進到恩物,就融入了恩物的熱絡活動氛圍中。

先由「好朋友我們行個禮」這個簡單的熱身遊戲開始;接著唱「當我們同在一起」,配合好玩的遊戲設計,團體開始有了肢體的互動;接著,分組玩互相認識的遊戲;最後,則進行志工服務經驗交流競賽。

不到半個小時,這群香港朋友和恩物的大小志工們,就打成一片,形成了一個擁有初步默契的團體。

在活動彩排時,我有點擔心:今天安排的暖身遊戲,平時大都用在國小階段的孩子,不知道這群遠道而來的異國的大學生,能否接受?

但是,在擁有20多年活動帶領經驗的傅姊主持下,我的疑慮完全沒有發生。這群大孩子未泯的童心,被激發出來,玩得非常快樂。

這也讓我更加堅信,在恩物幾年來最深的體會:「沒有不喜歡上課的學生,只有激不起孩子上課興趣的老師」。打個比方,即使不是很好的食材,在好的廚師烹調下,一樣可以是道佳餚美味。

所謂的教導者,要有善巧的智慧,若能在教學方式上,真的下功夫,應該就不會有不喜歡上課的學生。台灣的教改談了20年,看不到進步,因為只是著重在教學內容和評量方式,反而忽略了教學方式的提升這個最重要的環節。

在後來的活動中,我也和這群香港未來的老師們,分享這樣的概念。

接下來,由恩物的兒童志工帶領活動。社區組的孩子敎唱兒歌,這是恩物的初階活動技巧;銀髮組的孩子示範及教授繩法,這是服務銀髮老人的必備功夫。最後,透過影片,介紹恩物兒少志工的理念、作法和成效。

活動的後半段,由五個香港大學生,介紹他們在學校競賽勝出的作品。

他們表示,由於看到香港孩子和南亞裔孩子,在文化上的巨大差異,衍生出很多的問題。於是,設計了一個讓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可以常態性交流、增進彼此了解的活動機制。

這當然是一個不小的計畫!首先,要讓兩地的孩子先行個別受訓,然後再一起交流互動。整個活動,他們要尋求資金的奧援,協調參與的人力支援,還有繁瑣的活動內容設計和相關後勤安排等等,每個環節,都不是一個很輕鬆的過程。當中,需要密切的團隊合作,更需要每個成員擁有「耐煩」的個性。

更令人感佩的是,香港人一般擅長英語和粵語,雖能看得懂繁體中文,但國語普遍講得很差。在簡報的過程中,他們不時會出現詞窮、不達意,無法用正確國語詞彙表達的窘境。但他們不卑不亢,努力認真的把簡報介紹完,博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

真不愧是出類拔萃的香港大學生!那種不怕暴露自己弱點,不放棄,堅持下去的精神。

恩物的孩子,也感受到這幾個異國大哥哥及大姊姊們的風範,是很好的機會教育。

點心時間,這群香港大孩子愛死了台灣的珍珠奶茶,還有台灣的水果。

服務學習的內涵,就是由做中學,慢慢累積自己的經驗和自信。

台灣的學校教育,長期以來偏向競爭,偏向分數,偏向生存知識的灌輸。但是,在生活教育上,在待人接物上,在最重要的EQ教育上,始終力不從心,這是很多家長的焦慮。

我在恩物的孩子身上,看到透過服務學習的歷程,孩子變得更有自信及同理心。

同樣,我也在這19位香港大學生身上,看到服務學習的果實,成熟、自信、勇敢面對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